我們的廣告是為消費者的。
為客戶服務,這句話不能光停留在嘴上或心里,更重要的是用它來指導我們的行動,具體說來就是要站在客戶的立場,也就是賣貨的立場上來思考和處理問題。在客戶——產品——銷售——消費者這一關系鏈中,消費者是使客戶贏得利潤的更終決定因素,客戶拍宣傳片的更終目的就是向消費者介紹和推銷他們的產品,因此宣傳片的制作必須以目標消費者的接受水平、審美習慣和購買能力為參照,畢竟我們的廣告是拍給他們看的。
對廣告制作來說,了解和熟悉消費者同樣的首先位的工作。如果你連自己要說服的消費者的語言和生活都不了解,還講什么為客戶賣貨呢?英雄無用武之地,就是說你片子拍得再漂亮,再藝術,消費者不賞識。在消費者面前你把拍子拍得越玄、越酷,越要顯擺這一套,消費者就越不買你的帳。
目前廣告制作界的從業人員一般年紀較輕,有相當多的是影視、藝術、文學專業出身,他們的生活歷練尚有欠缺,閱歷和情感與百姓的真實生活有一定差距,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意識到這種差距,在觀念上不斷改造自我,深入琢磨中國的人性根子和社會人文,深度融入變革時代的中國市場,深刻把握中國老百姓的普遍心態,主動打破高消費者一等的顯性或隱性心態,真正真誠、平等地與消費者對話,真正替他們解決問題,真正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用我們的知識去感悟、去發現、去創造!
我們的宣傳片是為客戶看的
有人說影視制作公司干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活,就算是空手而歸,更多也就是“玩”了把智力游戲,用去點電話費、交通費,對公司經營不會有太大影響。雖然聽了這話心里喊冤,可仔細琢磨琢磨,其中也有幾分道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更基本的商業原則,可到影視制作公司這就不靈了,要先交錢(一部分),,再交貨。兔子看不見,鷹是絕對不會撒出去的,錢不到手當然是按兵不動,沒辦法,人員、器材、設備、場地、服裝、道具……沒有資金的動力劇組就無法正常運作,這是影視制作行業的特殊性。此外,客戶與影視制作公司的合作關系較一般策劃公司、媒體公司而言也更為松散,天天播廣告,但絕不會天天拍廣告,一年能合作上幾條的那絕對是老客戶了,所以客戶與影視制作公司之間很難像有些行業那樣建立長期的業務關系,因而在資金處理上一般也比較規范。
發薪水的不是老板,是客戶,他們不是印鈔機,也不是慈善家,他們肯為一個僅是紙頭上的東西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地付費,不是讓你拿他的預算去自己“過癮”,而是要你幫他買貨,幫他賺錢。制作費、投放費,一條片子往往要動用企業上百萬、上千萬、過億的資金,當企業選擇了我們時,他們比我們要承受更大的壓力,要冒著更大的風險,他們愿意為一種不知結果的希望慷慨付費。在這個信任短缺的時代,我們沒有理由辜負客戶對我們的每一份信任,更不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為別人做廣告,我們時刻謹記:我們與客戶風雨同舟,我們是客戶的參謀長,而不是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