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傳媒一直以行業創造者和領導者的形象示眾,在其搶占大部分資源并成功上市后,即持續不斷地利用并購事件(如對框架傳媒、客集齊、聚眾傳媒及凱威點告)置身于媒體和同行的風口浪尖之上。這種事件營銷為分眾傳媒贏得了媒體的免費宣傳,同時加深了其市場領導者的角色形象。
利用第三方專業機構的資料也是分眾傳媒的重點宣傳策略之一。2005年著名的市場調研公司AC尼爾森和央視市場研究公司(CTR)分別發布的樓宇液晶電視市場占有率報告雖然引發了分眾傳媒與聚眾傳媒的爭論,但分眾傳媒特意借此強調自己的優勢在于商業樓宇所聚集的廣告受眾的價值并宣傳了其他的市場推進策略。
2006年3月,針對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發布的關于上海璽誠與分眾傳媒在國內賣場電視廣告市場份額的調研報告(上海璽誠67.1%,分分眾傳媒32.1%),分眾傳媒負責人同樣對其僅來自某一特定場所的數據提出來質疑,并借助《首先財經日報》強調分眾傳媒在全部賣場電視廣告中的份額達到70%,且以目前分眾傳媒的擴張速度,更多給其他對手留下30%的市場空間。 此外,,分眾傳媒的季度/年度報告或其他購并事件發生后,立即有其他知名市場研究和咨詢公司如易觀國際、艾瑞咨詢(iresearch)、易凱資本等紛紛發布評論,而分眾傳媒又借此澄清或重申相關事件,使其一直置身于媒體的聚集燈下。
CEO-Marketing是企業在進行整合營銷時經常采用的一種方式,指企業通過突出其CEO的資歷、個人魅力、精彩觀點等來推廣宣傳企業,使CEO成為企業的形象代言人和公關發言人。CEO-Marketing已經被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熟練使用,國外如韋爾奇之于GE,卡莉之于惠普,國內如張朝陽之于搜狐,王石之于萬科。
CEO-Marketing也是分眾傳媒運作得更為成功的營銷手段,江南春的個人奮斗史(從永怡傳播到分眾傳媒)和其儒雅、溫和但堅定的個人魅力一直受到各方媒體、會議論壇的追捧,江南春頻頻出現在各類盛會上,發表對分眾傳媒所創造的廣告新媒體行業的見解。
在頻頻為他人頒獎的同時,江南春本人也獲得多種獎項,如2005年中國十大新銳傳媒人物、中國廣告25年突出貢獻大獎、2005中國十大并購人物等。在江南春的光環之外,聚眾傳媒CEO虞鋒風頭雖不及江南春,但其個人影響力同樣吸引了媒體的目光,特別是聚眾傳媒并入分眾傳媒后,虞鋒與江南春合作,珠聯璧合繼續演繹其CEO-Marketing。分眾傳媒通過CEO-Marketing不斷使媒體推出采訪專題、在高校開展論壇講座、網絡在線訪談等,源源不斷地向媒體、同行提供新的話題,樹立其市場先行者和領導者的地位,是其市場宣傳策略中更為出色的地方。